題目:這樣的家庭

經文:創世記121-13
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

弟兄姐妹們,平安。

上禮拜三下午,發生台灣監獄史上首見的重刑犯奪槍劫持案。高雄大寮監獄中,6名刑期超過20年的重刑犯,奪槍挾持兩人,並企圖越獄。整起事件經過14小時的對峙,6名嫌犯,先後舉槍自盡,2名人質平安脫困。

6名重刑犯,一定是無奈,走投無路,活著沒有盼望,才乾脆拼一拼若是他們能接受福音,得著永生的盼望,是最好的辦法,可惜他們沒有機會得救。

根據歷史學家研究,強盛的羅馬帝國會分裂、衰亡,來自於家庭制度被破壞。當夫妻不再同心,不再彼此相愛,家就成為戰場;孩子在家找不到溫暖,就容易學壞、產生社會問題;當每個人忙著顧自己的事,就沒有心思關心國家的事。

所以,家庭問題不只是社會的問題,更是國家問題。如果家庭健全,這些問題都會減少。

台灣不只生育率很低,現在監獄也人滿為患,犯人活動空間很小,很容易出問題。大多數受刑犯來自破碎家庭,在家庭功能失調下,一錯再錯,最後走上不歸路。

家庭中的悲劇,不是只在現實生活中發生,也發生在聖經中的家庭,聖經很忠實的記載他們的家庭生活。

聖經中的人物,和我們一樣,都是罪人,他們經歷過的家庭問題,與現代的家庭問題,差不多。正如傳道書所說:「日光之下無新事」,惟一不同的是,他們經過信心的低谷,遭遇種種的挫折後,他們再度倚靠上帝,最後走進上帝的應許和祝福中。

創世記中,被猶太人引以為傲的祖先亞伯拉罕,本名亞伯蘭。他的家庭曾經發生過很大的難題,幸好上帝出面干預,沒有造成家庭悲劇。藉由家庭問題,上帝磨練亞伯蘭的生命,讓他的信心經過試煉之後,得以提昇,最後,他被稱為信心之父。

聖經創世紀中提到,亞伯蘭上帝呼召,離開本地、本族、父家,帶著家眷、財產,橫越八百公里的路程,去到外邦人的地方。

這段路,對當時已七十五歲的亞伯蘭來說,是很辛苦與漫長的一條路。相信在出發前,亞伯蘭必定受到許多族人、親友的質疑、嘲諷,甚至阻擋。

亞伯蘭的家鄉吾珥,是當時文明發達的繁榮城市。曾經有考古學家挖出吾珥的遺址,發現當時的住家,已經設有壁爐。而上帝呼召亞伯蘭,要去的迦南地,是要住在帳棚,過著漂流的生活。就好像從紐約搬家到非洲,放棄有最現代化設備的房子,去過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生活。

一開始,亞伯蘭每一腳步都順服上帝的帶領,每到一個地方,他都築壇敬拜上帝。但「後來」就不一樣了。

後來,亞伯蘭漸漸遷往南地,原先他以為那地是好的,但想不到那地鬧「饑荒」。「饑荒」在中東地區時常發生,通常是從乾旱引起的。

其實,這個「饑荒」不算大,在約瑟的時代,有一個更大的「饑荒」,聖經說,全地都絕了糧,人與牲畜都餓昏了。那時,上帝指示約瑟的家人,搬到埃及來住。

亞伯蘭遇到饑荒時,上帝並沒有任何指示,亞伯蘭看到埃及有豐盛的五穀,為了一家人的民生問題,他就準備「下埃及」,要在那裡暫居。

這個決定,看起來是合情合理,惟一的瑕疵是,他考慮所有的狀況,卻忽略向上帝禱告。亞伯蘭沒有得到上帝的指示,他照自己的判斷,決定到埃及。

當時埃及人特別愛好美女。不幸的是,亞伯蘭的妻子撒萊,是聖經中的七大美女之一;雖然將近70歲,撒萊仍然很美亞伯蘭知道一進入埃及的海關,埃及人一定會把撒萊搶走,自己的老命也不保。

因此亞伯蘭交待撒萊,他們是兄妹關係。果然到了埃及,埃及人看見撒萊這個70歲的超級美女,驚為天人,撒萊被當做珍貴的禮物,送進法老的王宮。

雖然在血統上,撒萊是亞伯蘭同父異母的妹妹,但事實上,撒萊並非他的親妹妹,亞伯蘭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,只說出部份的真話。

對於一般男人而言,這是很不光彩的事,妻子被強行帶進王宮,反而因著妻子的緣故,得著許多財物。後來,真相暴露後,他又得到一筆財富,做遮羞費。

亞伯蘭是上帝特別的揀選,要他做為上帝國救贖計畫的起點,即使亞伯蘭走錯了路,上帝仍然伸手把他帶回正路,亞伯蘭和他的妻子並他所有的,最後都平安的離開埃及。

上帝進一步與亞伯蘭立約,應許要賜給他一個兒子,並且要使他的後裔像天上的星星以及海邊的沙那麼多。事實上,亞伯蘭那時並沒有兒女。

很多時候,上帝賜下應許都不會立時成就,然而人在等候中,總希望用人的方法幫上帝成就應許。其實這全是上帝的工作,我們惟一要做的,就是順服在祂的安排下,上帝必會帶領。用人的方法和籌算,其實是在擾亂上帝的計劃。

撒萊結婚多年,一直沒有小孩。這對撒萊是很大的壓力與痛苦。古時的婦女必須生孩子,才能得著身份、地位和價值。撒萊一知道上帝的應許,要賜給他們一個兒子,她就急著要成就上帝的應許,因為這是她除去羞恥與委屈的機會,她決定用自己的方法幫助上帝。

聖經記載撒萊說出的第一句話是,「耶和華使我不能生育。」被丈夫出賣時,撒萊默默接受,沒有說話;如今,她抓住機會發言,這句話有她幾十年的眼淚與無奈。「不能生育」成為她的人生標記。

聖經很多人物有外號,如「施洗約翰」,施洗成為他的標記;使徒行傳重要人物巴拿巴,原名是約瑟,巴拿巴是外號。「巴拿巴」的意思是「勸慰子」,今天的話是「好人」。

想想撒萊,左鄰右舍都知道「她不能生孩子」。所以,亞伯蘭必須小心說話,千萬不能提到「兒女」;若不小心提到「隔壁某某人生了一個兒子」,就彷彿在她的傷口上灑鹽,觸動她心中的傷痛。

撒萊有她的無奈,她很想生兒育女,但上帝不給她,她也沒辦法。她的下一句話令亞伯蘭大吃一驚:「求你和我的使女同房。」

事實上,按照亞伯蘭的情況,當時的風俗,允許他另外娶個女人來生兒育女,可以傳宗接代,這是合情合理的。但是亞伯蘭沒有這個想法,娶小老婆不是他的意願。

他原本打算將他的家產,給出生在他家厝內奴僕,就是大馬士革人以利以謝,這人是他心目中的繼承人。但是,上帝應許,只有亞伯蘭本身生的兒子,才有資格承受他的產業;既然撒拉無法生育,所以為亞伯蘭娶小老婆,來傳宗接代,撒萊認為是合乎上帝旨意的做法。

所以撒萊說:「求你和我的使女同房。或者我可以因她得孩子。」

這個婢女夏甲是埃及人,有解經家認為,可能是亞伯蘭到埃及時,埃及王要打發他走,送他很多東西,這個婢女也是其中的禮物之一。在古代社會,婢女被視為財產,屬於主人所有。

撒萊說:這婢女是屬於我的,她所生的也屬於我,就當是我們的兒子吧!她是一片苦心,為了丈夫、為了家庭,當然也為自己。這提議裡,包含她多少委屈。

這個埃及婢女,也是可憐,離鄉背井來到這個家庭,一輩子都是婢女的身份,還有什麼出路呢?但現在女主人主動建議,讓她由婢女升格為妾。我們想像這婢女聽到這提議後,她的感覺可能又驚又喜、半信半疑,有這麼好的事嗎﹖本來是婢女,忽然成了族長亞伯蘭的妾,幾乎和女主人平起平坐,真是做夢想不到的好事。更好的是,嫁給亞伯蘭不久,她就懷孕了。

亞伯蘭的妾懷孕,帶給這家族新機會,她成了扭轉這家族命運的人,若非她,這家族的命脈就斷了,她成了家族最重要的人。

亞伯蘭聽到夏甲懷孕,肯定是很興奮:終於有人喊我一聲爸爸了!這是他等了幾十年的好消息,等到85歲才等到,

但是,兩個女人的戰爭才開始。夏甲見自己懷孕,她吐氣揚眉了,所以輕視女主人。女主人撒萊,算得什麼呢?只不過是不會下蛋的母雞。

撒萊當然受不了,她自編自導自演,弄巧成拙,造成三角關係,這股怒氣燒到丈夫頭上,她說:「我因你受屈。」我一切都是為了你做的,現在弄成這樣!她本來是家族的主角,如今降為配角。

撒萊有她的難題:不能生兒育女;夏甲有她的難題:是沒有地位的婢女;亞伯蘭有他的難題:沒有後代。

三人在他們的難題中,都沒有求告上帝,自做主張,愈鬧愈不可收拾。其實上帝一直看著他們三人,等他們無路可走的時候,上帝才出面。

雖然聖經沒有記載,但我們可以想像,自從夏甲成為亞伯蘭的妾,十四年來,撒萊與夏甲之間的磨擦,應該從未間斷。開始的時候,撒萊或許對夏甲相當不錯,至少她們還處得不錯,否則,撒萊也不可能讓夏甲成為亞伯蘭的妾。

只是,夏甲竟然挑戰撒萊,輕視撒萊,兩人的關係破裂,最後撒萊忍無可忍,命令亞伯蘭驅逐夏甲及她的兒子以實瑪利。

面對強悍的撒萊亞伯蘭感到左右為難,撒萊可以不承認以實瑪利,亞伯蘭卻不能不認他。亞伯蘭可以不顧夏甲,他卻不能不顧自己的兒子。面對撒萊的怒氣,他不曉得如何處理,直到耶和華再次介入,要他聽從撒萊亞伯蘭才鬆一口氣,安排他們母子離開家。

亞伯蘭的家庭問題,我們可以學習到兩件事:

第一,聖經中教導,丈夫要愛妻子,正如基督愛教會,為教會捨己。又要愛妻子,如同愛自己的身子。亞伯蘭是家裡的「頭」,他沒有發揮「頭」應有的角色。他為了保命,兩次出賣他的妻子撒萊,不但沒有盡到保護妻子的責任,還躲到妻子的後面,求保命。

其實,移居到埃及,比留在迦南地,更可怕。如果他們留在迦南地,夫妻一起面對「饑荒」,一定會經歷上帝的供應。上帝既然呼召他們,不會丟下他們不管,上帝一定會負責到底。

有人說,如果丈夫是「頭」,妻子就是「脖子」;「脖子」轉那個方向,「頭」就乖乖的跟著。

在上帝應許賜給他們一個兒子這件事上,亞伯蘭這個「頭」,任憑妻子撒萊出主意,造成家庭關係的緊張壓力。

面對妻妾之爭,亞伯蘭這個「頭」,又再度被「脖子」拖著走,趕走小老婆和她的兒子。

從現代人的角度看來,亞伯蘭是一個不合格的「頭」。要維持家庭和諧,男士不可以把家事,單單留給妻子作決定,好像與自己無關。而面對女人之間的爭鬥,不管是婆媳紛爭,或是女主人與婢女之爭,男人都必須站出來,而不是逃避或撒手不理,有時不插手或許暫時可以避免眼前的衝突,但亦有可能會帶來更大的危機。

第二,聖經中,要求妻子要順從丈夫。因著亞伯蘭沒有盡到「頭」應有的角色,以致撒萊沒有機會學習順從丈夫。

亞伯蘭撒萊的家庭中,出現兩次撒萊順從丈夫;那兩次就是亞伯蘭要撒萊謊稱他們是兄妹關係。我認為那是不合真理的順從,也不是上帝的旨意

在家庭關係中,不論「丈夫愛妻子」,或「妻子順從丈夫」,都要在不違背真理的原則下,來遵守。

亞伯蘭撒萊,與一般夫妻沒有不同,唯一使他們不同的是,有一位上帝在帶領他們。

雖然這對夫妻的道路充滿挑戰,有時走在上帝面前,帶來家庭關係的緊張,但是上帝慈愛的手永遠沒有離開他們。雖然他們有軟弱跌倒的時候,卻憑著信心回到上帝的面前。最後,亞伯拉罕不僅得到應許的兒子以撒,最後更成為信心之父,讓以色列蒙福直至萬代。

願每個家庭都是蒙福的家庭,雖然有時家庭會經歷死蔭幽谷,或狂風巨浪,但是上帝永遠與我們同在,祂要帶領我們進入應許的迦南美地,並賜給我們豐盛的生命。這是我們的禱告,也是我們共同的盼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