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5_03_15 FLCC

題目:『以便以謝』

經文:撒母耳記上7:5-12
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

弟兄姐妹,平安。

1865年六月二十五日,戴德生牧師接受上帝的呼召,組織「中國內地會」(China Inland Mission),今年是150週年。他知道這個事工的主人不是他,是統管萬有的天父。他當時所持守的信念就是「上帝的工作,若按照上帝的心意而行,必不缺乏上帝的供應」。

戴德生牧師在中國寧波設立的會堂,掛著兩幅對聯,一邊寫著「耶和華以拉」,這是舊的翻譯,就是「耶和華以勒」,意思是耶和華必預備,另一邊是「以便以設耳」,就是「以便以謝」,意思是到如今耶和華都幫助我們。這兩幅對聯不是裝飾,是他們信心生活的見證。

今天所讀的聖經,是要見證上帝是「以便以謝」的上帝。在歷史中,以色列人一再離棄耶和華去拜偶像巴力,得罪了上帝。上帝就大發怒氣,使非利士人時常攻打他們。

以色列人就請先知撒母耳為他們禱告,求耶和華幫助他們。撒母耳召集以色列人到米斯巴,向耶和華献祭禱告。非利士人聽說後,就上來攻打他們。耶和華就用雷聲驚亂非利士人,使非利士人敗在以色列人面前。

撒母耳為了紀念上帝對他們的幫助,就用一塊石頭立在米斯巴和善的中間,給石頭起名叫「以便以謝」,意思是「到如今耶和華都幫助我們。」

二十年前,以色列人在「以便以謝」,慘敗於非利士人的手中;二十年後,兩軍又在此相遇。這次他們轉敗為勝,他們的勝利並不是因為經過二十年的時間,他們的武器與戰術進步了;撒母耳教訓他們,戰爭勝敗的關鍵,是在於他們是否離棄偶像?是否一心歸向耶和華?

他們這次的勝利,與前一任士師以利時代,以色列人與非利士人在「以便以謝」的戰爭不同。那次戰爭,以色列人敗得很慘,連約櫃都被搶去。這次的成功,撒母耳立一塊石頭,起名叫「以便以謝」,意思是「幫助之石」。從此「以便以謝」有新的意義,不再是失敗,不再是失去榮耀;而是感恩,因為他們得到耶和華的幫助。

以色列人為那次的勝利歡喜快樂,「以便以謝」這一句話,是從上帝的兒女心中發出來的感謝與讚美。因為「以迦博」已經過去了,從此進入「以便以謝」。

或許有人會問:撒母耳宣告,上帝是「以便以謝」的上帝,他可能忘記二十年前,以色列人戰敗的慘景。當時祭司以利和兩個兒子喪失生命,約櫃被擄到外邦,百姓被殺的有三十萬。在這悲慘的歷史中,並沒有看到上帝幫助以色列人。

上帝永遠是「以便以謝」的上帝,聖經告訴我們:「萬事都互相效力,叫愛神的人得益處。」「萬事」就是包括了失敗的事,得勝的事,痛苦的事,快樂的事。

得勝的事為我們「效力」,失敗的事也是為我們「效力」,無論什麼景況,都會成為我們的幫助,使我們藉著臨到我們的事得著益處。

倘若二十年前以色列人一路順利,未曾失敗過,也沒有受苦的經驗,他們的心沒有察覺自己有罪,不肯離棄偶像歸向耶和華,他們就無法體會上帝的幫助。當他們願意謙卑悔改時,就得到「以便以謝」寶貴的經歷。

戴德生牧師說:「上帝時常叫祂的兒女遇上困難,目的是要使我們多認識祂。祂啟示我們,祂就是患難中隨時的幫助。」

每當困難來臨時,我們可以有兩種看法:第一,看困難,心裡懼怕。第二,看上帝,得到勇氣。

我們不是不會遇到困難,而是不被困難打倒。我們不是沒有失敗,而是不願在失敗的陰影中呆太久。

從保羅所寫的書信中,我們看到保羅曾經遇到許多艱難困苦,可是他勉勵我們:「上帝若幫助我們,誰能敵擋我們呢!」(羅8:31)

有一次我和牧師娘去科羅拉多州洛磯山區參加CPAAM退修會,我們所住的營地,四周都是高山。有一天清晨,眾人還在睡覺,太陽在山的後面,我們在山的陰影中散步,有一種寒冷、孤單的感覺。後來太陽慢慢升高,陰影不見了,氣溫漸漸暖和,大地明亮起來。那時我體會到,陰影是暫時的,寒冷會過去,幫助會即時來到。

詩人說:「我要向山舉目,我的幫助從何而來?我的幫助從造天地的耶和華而來!」(詩121:1-2)詩人體會到,耶和華是幫助的源頭。世人不是我們的幫助,因為人會受時間、空間的限制;錢財也不是我們的靠山,有一句俗語說:「人兩腳,錢四腳。」聖經說,錢有翅膀,轉眼如鷹飛去。偶像更不是我們的幫助,因為它是人手所造,沒有生命氣息的雕像。

          立一塊石頭,並不是什麼大事,但這塊石頭,會說話。這塊石頭提醒以色列人,不要忘記上帝的恩典,並且要常常向上帝献上感恩。這塊石頭,帶來幾個啟示。

第一,「以便以謝」是一個見證。撒母耳立下這塊石頭的目的,就是要為上帝作見證,讓所有看到這塊石頭的以色列人都曉得,上帝曾經用大能的手幫助他們獲得戰争的勝利。這塊石頭見證,上帝的能力比以色列的軍隊更強大。

第二,「以便以謝」是一個應許。「到如今耶和華都幫助我們」,這不只是對過去之事的結論,更是對未來之事的盼望。

撒母耳藉着這塊石頭,向所有以色列人重新宣告一個事實,上帝這一次幫助了他們,以後也會一樣幫助他們。因此,我們可以說,「以便以謝」是一個應許。

第三,「以便以謝」是一個提醒。應許是上帝白白賜給人的,但這些應許能夠實現,需要我們盡自己的本分,才能經歷上帝的幫助。

我們的本分,首先,就是專心事奉上帝,一個人如果三心兩意,事奉上帝,又事奉瑪門,他不會從上帝那裡得到什麼。

其次,我們的本分是禱告。以色列人要求撒母耳:「不住地為我們呼求耶和華我們的上帝。」撒母耳雖然是士師,但是撒母耳與《士師記》中的士師不同,他不是大能的勇士,他從小在聖殿中長大。他的秘密武器,就是禱告。他的禱告,帶來勝利。

很多人問韓國純福音教會,趙鏞基牧師,教會復興的秘訣,他的標準答案是:「第一,禱告,第二,禱告,第三,禱告。」所以很多韓國人的教會都有早禱會,從早上四點開始,到六點,共三場的禱告會,禱告完了,才去上班。因為他們相信多禱告,就多有力量,禱告不但幫助他們解決很多困難,禱告也帶來生命的改變。

最後,我們還有一個本分,就是與上帝同工,不是坐享其成。耶和華幫助以色列人的過程很獨特,「當日,耶和華大發雷聲,驚亂非利士人,他們就敗在以色列人面前。」(10節)上帝先出動,用大雷聲,使非利士人驚慌亂闖,接著「以色列人從米斯巴出來、追趕非利士人、擊殺他們直到伯甲的下邊。」(11節)。有上帝的幫助,還需要人的配合。

「以便以謝」這塊石頭,讓以色列人體會到:「到如今耶和華都幫助我們!」歷史上,上帝幫助以色列百姓出埃及,路上幫助他們過红海。以色列人在曠野40年,上帝賞賜他們嗎哪,打敗了敵人,賜他們迦南地。現在又幫助他們打敗了非利士人。

「到如今耶和華都幫助我們!」是一個很大的安慰,透過這句話,我們知道上帝樂意幫助我們。無論在我們所經過的每個日子,或是現在,甚至是將來,都是在耶和華上帝的保守看顧中。

我們前面還有很遠的路要走。前面還有更多的試煉、更多的試探、更多的爭戰,在等著我們。大衛說:「我若不信在活人之地得見耶和華的恩惠、就早已喪膽了。」(詩27:13)大衛體會到,過去他經歷上帝的幫助,現在他需要上帝的幫助,將來他也需要上帝的幫助。如果沒有上帝的幫助,他不知如何走前面的道路。

上帝的幫助是一生之久。從我們歸向主的那一天,上帝就成了我們的幫助。祂在今生幫助我們,祂也幫助我們到永生,使我們有限的身體成為榮耀的身體,使我們有限的生命成為永恒的生命。

「到如今耶和華都幫助我們!」讓我們無論是在歡喜快樂中、憂傷痛苦中,或是在健康中、在疾病中,在順境中,在逆境中,或是遇到羞辱,或是得到榮耀,無論我們處在那一種境遇中,上帝都沒有離開過我們,祂都是我們的幫助。

撒母耳和以色列人這次的經歷提醒我們,上帝願意幫助那些在祂面前真心悔改的人,就像撒母耳帶領以色列人向上帝悔罪一樣。上帝願意幫助那些向祂呼求幫助的人,就像撒母耳「為以色列人呼求耶和華,耶和華就應允他。」上帝願意幫助那些盡上自己本份的人,就像以色列人祈求上帝幫助之外,還盡上自己本份,努力追擊非利士人。

2015年,不只是福音來台150週年,更是二次大戰結束70年。聖經中,但以理看到先知耶利米所寫,耶路撒冷城荒涼滿70年後,被擄的以色列人要回到自己的故鄉;但以理沒有坐著等候上帝施恩,他用實際行動,禁食禱告,並且為祖先的罪悔改,才解開外邦的束縛,使流浪異鄉的猶太人,有機會回到自己的故鄉。

在台灣光復滿70年的今天,我們看到台灣人被偶像捆綁,不論是人手做的偶像、權勢的偶像或是金錢的偶像,都蒙蔽人的心,誰能幫助他們?只有靠上帝的幫助。

當我們歡歡喜喜的說:「到如今耶和華都幫助我們!」我們是否想到自己應盡的本份?

上帝先呼召我們成為祂的兒女,又賜給我們禱告的權柄,上帝也呼召我們為台灣的罪呼求禱告,讓上帝的幫助成為所有台灣人的幫助。

「以便以謝」是以色列人的見證,因為他們看到了上帝的作為;「以便以謝」也是我們的見證,因為我們經歷到上帝的許多恩典;「以便以謝」是給我們的應許,告訴我們,無論將來遇到多少困難,只要凡事倚靠上帝;「以便以謝」是對我們的提醒,告訴我們應當盡自己的本分,與上帝同工。

親愛的兄姐,我們一起走過一段屬靈的道路,一路走來,有笑聲、有悲傷、有憤怒、有感恩、有結果、有失落,但這一切都讓我們成長。

有人說過,若能夠從經歷過的每一件事情得到成長,這樣才不至於虛度上帝所賜的歲月。「到如今」,祂的恩典豐富夠用,未來亦是如此。

願我們在人生的旅程中,用感恩的心,常常用「以便以謝」這句話互相提醒、互相鼓勵,到如今耶和華都幫助我們。在缺乏中,祂供應我們;在疾病中,祂醫治我們;在患難中,祂拯救我們;在軟弱中,祂扶持我們;在失敗中,祂為我們加油;在痛苦中,祂安慰我們;在躊躇中,祂堅固信心;從古到今,從今到永遠,祂都幫助祂的兒女。願我們不忘記自己的本份,彼此代禱、關懷,共同進入應許的土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