題目:『耶穌帶來的自由』

經文:路加4:16-30

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

弟兄姐妹,平安。

最近媒體發佈一張3歲敘利亞男孩亞倫,失去生命氣息,趴在沙灘的照片,震驚國際社會。

照片是由土耳其通訊社發布,社交網站推特(twitter)貼出「被沖上岸的人性」的文章,諷刺那些把難民拒絕門外的歐洲政客。有人畫一張圖,貼在臉書上,畫中亞倫舒服地躺在床上睡覺,貼文寫著「他今晚本應該這樣躺在床上,安全、溫暖、活著。」

歐洲難民潮,成為歐盟各國的燙手山芋。地中海的難民船上、匈牙利的火車站月台裡、「歐洲之星」特快車頂,都看得見北非和中東的難民,他們在尋找流奶與蜜的「迦南地」。

其實,難民潮不僅存於遙遠的西亞、北非和歐洲,連亞洲也正面對同樣的問題。 

上禮拜,一艘搭載至少70人的印尼偷渡船,在馬來西亞外海沉沒,只救起20人。 

而5月,來自緬甸和孟加拉的數千難民,在船上漂流一個禮拜,都沒有國家肯收留他們。

如果耶穌看到他們困苦流離,如同羊沒有牧人,耶穌會如何做?

路加福音四章16-21節被稱為「耶穌的大宣言」,因為表明耶穌的宣教理念。耶穌開始服事不久,有一天,祂回到故鄉拿撒勒,照祂平常的習慣,去參加猶太會堂的崇拜。

會堂的傳統是邀請來賓讀一段聖經,然後作解釋;當耶穌讀完所選的經文後,祂將經卷交給會堂的執事,就坐下。

根據會堂的習慣,讀經時要站著,講道時坐下。因此,全會堂的人都盯著祂看,要聽祂解釋這段經文。令人驚訝的是,祂的信息很簡短:「今天,你們所聽見的這段經文,已經應驗了。」

耶穌當天讀的經文,宣告祂的使命是「向貧窮人傳福音」。這句話很難懂,有錢的人不需要福音嗎?不,每一個人都需要福音,「貧窮」除了指物質的欠缺,也有「承認自己需要上帝」的意義。

物質生活愈豐富的人,往往愈不知道自己屬靈上的需要。這種人,非常可憐,就好像有一本書,《窮得只剩下錢》的景況。

       在耶穌的時代,判斷一個人是貧窮或富有,跟當時的文化背景有關係。一個人的社會地位,並不是由他的經濟狀況來決定,還要看教育程度、性別、職業、種族、家庭的出身、宗教等,來衡量一個人的價值。

       在東南亞地區的和尚或印度的修士,可能經濟上很窮,卻有相當的社會地位,甚至具有政治影響力。像印度的甘地,從經濟觀點來看,他是貧窮的,但從社會的角度來看,他有一群擁護者,他是富有的。

所以,耶穌事奉的對象,是包括被排除在當時社會標準以外的人,他們是耶穌使命的焦點。其他人或許認為這些人根本在救恩的範圍之外,但上帝卻為他們開了一道門,讓他們有機會進入上帝的家。

       耶穌舉了兩個外邦人得到救恩的例子,來說明什麼是「貧窮的人」。祂用以色列人很熟悉的兩個先知,以利亞與以利沙的故事來說明。這兩位先知都是上帝的恩典臨到「局外人」的媒介。

在大饑荒的時代,上帝差遣以利亞到一個寡婦那裡行神蹟,讓她度過饑荒,這個寡婦是一個外邦人;雖然以色列中有許多寡婦,以利亞並沒有去她們那裡。

同樣,以利沙的時代,以色列中有許多長大痲瘋的,但以利沙只醫好敘利亞國的乃縵。

       耶穌以這兩個事件,來強調祂「傳福音給貧窮的人」的使命,是包括那些不潔淨的非猶太人,以及在人眼中幾乎沒有地位的人。

耶穌的言論,顛覆了他們的世界觀與價值觀,讓猶太人很生氣,他們幾乎要殺了他。

       耶穌當天所宣佈福音的內容,是一個叫人難以相信的好消息:「被擄的得釋放、瞎眼的得看見,叫受壓制的得自由,宣告上帝悅納人的禧年。」

       福音的內涵是完全的,包括人肉體、心靈、社會、政治及團體生活等層面。

       德國近代神學家莫特曼說,「基督徒和教會應該活在世界生活的過程中,致力追求人類在經濟、政治、文化等層面的真實解放。」

在20世紀,日本有一位傑出的基督徒領袖,賀川豐彥Toyohiko Kagawa。他在神道教、佛教與儒教的環境中長大,他感謝這些信仰對他的影響,讓他對天地有敬畏感,讓他渴慕超越世俗的生活,他也努力走在中庸之道。

但這些信仰無法滿足他內心的需要。直到他讀到「這是我立約的血,為多人流出來,使罪得赦。」他才醒悟過來,耶穌基督十字架所帶來的自由,使他成為一個社會運動者,他反對帝國主義,為中下階級的勞工爭取工會制度,經常入獄。

當耶穌宣告:「這段經文,已經應驗了。」是指祂的宣教行動,就是實踐這段經文。換句話說,耶穌通過宣講、醫病、趕鬼、共餐等行動,來落實上帝國的使命。

所以,當施洗約翰差門徒來問耶穌:「你是約翰所說將要來臨的那一位,或是我們等待另一位呢?」

耶穌回答:「你們回去,把所看到、所聽見的報告約翰,就是瞎眼的看見,跛腳的走路,痲瘋的潔淨,耳聾的聽見,死人復活,窮人聽到福音。」耶穌的行動,證實「上帝國福音,將帶來生命的全面解放。」

有一位彌賽亞拉比,約拿單‧凱恩Jonathan Cahn最近受邀請在聯合國演講,他列舉ISIS的暴行,諸如公開執行斬首,焚燒基督徒社區,成千上萬的基督徒逃難,卻無處可去,沒有人收留他們。

他引用馬太福音25章耶穌所說的話:「我餓了,你們不給我喫,渴了,你們不給我喝;我作客旅,你們不留我住,我赤身露體,你們不給我穿;我病了,我在監裏,你們不來看顧我。」他指責眾人只顧門前雪的心態,他說:「基督被斬首,基督被凌辱,基督的家被焚燒,基督正在受苦。因為耶穌說,這些事你們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,就是作在我身上。」

當猶太人1930年代遭到大屠殺,歐洲主流教派選擇沉默;教會沒有採取行動,展現福音扭轉人性、使人從罪惡中釋放出來的力量。

聖經說:「這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,要救一切相信的。」教會若無法採取恰當的行動,是不是基督徒沒有經歷福音的大能?凱恩拉比呼籲大家,Do Something!

耶穌在地上,並不是關在會堂裏服事,祂走出會堂,去到有需要的人當中服事他們。我們要對人的需要敏銳,看得見哪些人是貧窮人。哪裏有苦難,哪裏有貧窮,那裏就是我們要去收割的禾場。

這幾年在台灣各個勞工運動中,都可以看到盧其宏。他是一位在教會長大的孩子,但不是大家想像中的乖乖牌基督徒青年。

他從「找真理」,進入「如何將真理與行動做結合」。這樣的年輕人,在傳統教會是比較難被接受,教會也不知道怎麼對待這樣的信徒。

2005年他開始關心樂生院民,就是痲瘋病人。他曾帶他們去抗爭。這些人因為痲瘋病,從日本殖民時代到國民政府統治時期,都是不斷被壓抑、沒有身分證、不被認為有人權的『人』。那次的經歷,讓樂生院民站出來,維護他們的權益,他們不再是無聲無影的受害者。

盧其宏發現耶穌一直跟弱勢者站在一起;而不只是狹義的傳福音,因為我們不可能在未信者有困難時,只說「我為你禱告」,而是要問,我可以做什麼?

多年來從樂生到勞工運動,他發現,體制「對人的剝削,讓『人』失去價值」,是社會問題中最根本的問題。

他也反思教會內是否也存在一些體制的問題。他發現,一般教會信徒經濟條件都不會差到哪裡,但所塑造出來的文化,讓低層弱勢者進不到教會。因為這些人來到教會,他們感到不自在,會友也不知道如何對待他們。

他呼籲基督徒應該起來關心社會,因為信仰不是只有唱歌、敬拜、你平安、我也平安,追求個人層次的祝福而已;基督信仰要進入人群,讓處在艱困中的人得到支持,被壓迫者得到自由,就像耶穌所做的一樣。

新約聖經若將耶穌與低層人的對話拿掉,那新約就所剩不多。新約聖經中的窮人、稅吏、痲瘋病者、妓女、瞎子、癱瘓者,是耶穌服事的主要對象;這些受壓制的人,今天也在我們周圍。

耶穌當天所讀的經文,指出有一位受膏者、彌賽亞將要來臨,帶領人進入禧年。什麼是禧年呢?

禧年英文是Jubilee,意思是「釋放」。利未記25章記載:每7年就是一個安息年,在7個安息年之後,第50年,就是禧年。

這一年,所有的人要宣告自由,各人的產業要各歸本家,本來作奴隸的,到了禧年就自由了,都要被釋放,可以回到自己的家,不必再作奴隸。

在舊約裡,土地是上帝分給你的產業,是祖先一代一代傳下來的產業,非常重要。如果你因為沒有錢,把土地賣給別人,就失去了祖先的產業,但是仍然有希望,到了禧年,所有的土地都要歸回原主,再回到你手中,一切債務都要取消,土地要休耕,這就是耶穌所宣告的禧年。

有趣的是,我們發現若按照禧年的內容去遵行,其實只會使地上最貧窮的人喜悅。因為那些買了地的有錢人,他們需要把地歸還給原來的地主,他們會有損失。

並且對大部份人來說,禧年會是一段貧乏的時期:因為他們仍然要餵養家庭,但卻不可耕田。因此在那一整年中,一個家庭只能靠積蓄過活。

惟一能從禧年中受惠的人,就是那些最貧窮的人,他們活在貧窮中,要靠借錢度日,或被迫賣地,甚致可能去作奴隸,或被關在監牢。對他們來說,禧年讓他們經歷到被釋放的大喜樂。

在耶穌的時代,罪是用債務的圖畫來描述的,只有那些察驗到自己罪孽的人,才會看到自己所欠的巨債,盼望彌賽亞來臨免去他們的債務。對於這些人,耶穌真的是帶來了禧年的好消息。

禧年是預表藉著耶穌基督的救贖所成全的救恩。耶穌在十字架上斷氣之前說:「成了!」代表祂的救贖工作已經完成。

創世記第一章告訴我們,人是按照上帝的形像所創造的,本來是聖潔、榮耀的;但因著亞當的墮落,他的子孫都活在罪的轄制下。藉著耶穌死在十字架上,上帝要釋放祂的百姓,脫離罪的權勢,從世界、肉體的捆綁,得著自由。

我們過去所做的錯事,所帶來的虧損、失敗、可憐的光景,因著耶穌可以有一個大轉變,可以從頭再來,這是何等的恩典。

現在是猶太曆5775年安息年的尾聲,再過一個禮拜,就進入5776年禧年。聖經學者認為,5776年是自從約書亞帶領以色列百姓進入應許之地後的第70個禧年。

舊約記載,猶太人被擄到巴比倫70年,才得到自由,回到故鄉。我們迎接第70個禧年,要期待在這個禧年,有更多人能享受到禧年所帶來的喜樂與自由。

有很多基督徒,沒有行動力,因為他們是被擄的、受壓制的、瞎眼的,他們沒有經歷福音的大能。

今天耶穌基督要對這種人說:「禧年到了,過去的債要一筆勾消,過去被蝗蟲所吃掉的,今天要補還給你;你要得釋放,你要得自由,不再是奴僕,而是上帝的兒女,萬王之王的王子和公主。」

今年是台灣宣教150週年,如果以每50年為一個禧年來計算,明年就進入台灣宣教第四個禧年。

身為台灣教會的一份子,我們要思考不是只有自己從歐美宣教士享受禧年的福份,也要想到許多台灣的鄉親仍然被擄、被壓制,仍然瞎眼看不到福音的真光。

我們能得到王子和公主的位份,豈不是為今天這個時刻嗎?願透過你我的行動,使上帝國早日臨到他們,使他們也能得到釋放,得到自由。阿們。